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辈们不仅仅用铜制作出了炊器与劳作工具,并且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喜欢上了音乐,于是在欣赏陶钟发出的美妙声音后,就研究制作出了铜编钟。铜编钟的出现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历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一页。 建国以后,我国考古工作先后在陕西、河南、安徽、四川、山东、河北等地发现了西周至战国时代的铜编钟。1954年在陕西长安县普渡村长$(音:和)墓出土,大小三件一组的编钟,是西周中期的制品,也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编钟。1977年9月,解放军某部在湖北省随县(现为随州市)县城西北约三公里处擂鼓墩的地方,兴建营地,发现了一个战国早期的特大墓葬--随州曾侯乙墓。被人们誉为地下乐宫之明珠的编钟出土,震动了中外音乐界。 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出土时,编钟依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全部甬钟饰有碎龙交错的浮雕花纹,大钟还错嵌红铜,显得富丽堂皇,下层正中是$钟,钟架为铜木结构,纵横两列连接成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7根横梁和上层6个小圆柱为木质,其余为青铜铸造。横梁上绘有彩色花纹和刻纹。两端有浮雕或透雕的龙、鸟、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器。设计轻巧可观。钟架的中下层各有3名青铜佩剑武士承托钟架横梁,气势雄伟。整个钟架坚实牢固,尽管承受重达2500多公斤的全套编钟,历时2400多年,至今仍能矗立如故。 这套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组成8组,其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同一音列,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编钟上的2800多字的铭文,多为音乐方面的,分标音铭文与乐律铭文二类乐律铭文中还有春秋战国之际楚、晋、齐、申、周等国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之间对应关系的记载。这些宝贵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先秦音乐史的认识。 编钟出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专题播出用编钟演奏的古今中外的多种乐曲,真是令人“叹为听止”,国外音乐界人士惊叹道:“世界音乐史应当重写”。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六、乐律二》中曾对古音律作了详细的叙述,“古法,钟磬每?十六,乃十六律也”。古代分一个八度音程为十二个半音,叫十二律。音阶顺序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比这高八度的音各加一个“清”字。这十二律加上清黄钟、清大吕、清太簇、清夹钟,就叫十六律。古代七声音阶中的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宫七个音,相当于简谱中的do、re、mi、fa、sol、la、si、do。古乐中常说的燕乐二十八调,是以七声配十二律而得八十四调,但古乐中并不全用,隋唐以后,民间常用的燕乐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羽、闺(羽的高半音)四声,每声配七调(黄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夷则、无射),作为燕乐二十八调。中世纪时,日本又吸收了我国的燕乐二十八调的调名,加上日本名称,亦形成了日本二十八律的律名:壹越、断金、平调、胜绝、下无、双调、凫钟、黄钟、鸾镜、盘涉、神仙、上无。 古人为什么用铜编钟敲奏音乐,而不用铁钟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过:“铁性易缩,时加磨莹、铁愈薄而声愈下,乐器需以金石为准”。由此看出,古人不仅用铜钟演奏,而且用铜钟定音。这是铜的属性决定的。 我们所见的编钟,仔细观察一下都是扁的,而不是圆的,这是什么道理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论述:“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节短处声皆相乱,不成音律”。所以作为乐钟都是扁的,圆钟是无法演奏的。在我国,除了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造了十六个金铸的乐钟是圆形之外,其他都是扁的。不过这个金乐钟不是用来演奏的,只是作定音时用。 八十年代初期,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采用了激光全息摄影和扫描电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曾乙侯编钟进行了研究,得出铜编钟的合金成份、铸造技术以及钟体大小、钟壁厚薄与音律的严格比例,为复制编钟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让更多的人能在编钟的演奏中,领略几千年前的荆楚雄风。 湖北省歌舞团还为此编演了《编钟乐舞》,以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并以它贯穿全场,用“歌、乐、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从楚国的风俗民情、祭礼、大典、农事劳动、出征作战、宫廷宴乐等不同生活侧面,展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先民广阔的生活画卷,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诗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启迪和教育作用。 铜编钟,堪称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千古绝响。我们在欣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音乐财富的时候,同时要学会保护好这些音乐财富。我们更应该向先辈们学习,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2537-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中国古乐器——铜编钟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