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和智慧。然而,当对民间文物采取“封锁”政策时,我们却未曾料到,这一举措竟带来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1:西汉金羽人,尺寸:10.8厘米,成交价:HKD2,525.50万,成交时间:2023-04-08,拍卖公司:蘇富比,拍卖专场:2023年春季拍卖会。 民间文物,深深扎根于民间,它们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岁月的日常生活中逐步积累和代代传承下来的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物也许在工艺的精湛程度和外观的精美程度上不如博物馆中精心陈列的藏品那般令人惊叹、精美绝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各界对民间文物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再加上相关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封锁”民间文物的现象竟然屡屡出现,且时有发生。这种“封锁”不仅限制了民间文物的正常流通和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间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传播与传承。 首先,“封锁”民间文物的首要后果,便是文化传承的断裂。民间文物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当这些文物被封锁,无法得到展示和传承,年轻一代便难以接触和了解到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久而久之,民间文化的传承将陷入困境,许多宝贵的传统技艺和文化记忆可能因此失传,导致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严重损害。
2: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盒,尺寸:12.4厘米 diam.,box,成交价:HKD2,605万,成交时间:2021-12-03,拍卖公司:佳士得,拍卖专场:2021年秋季拍卖会。 其次,“封锁”民间文物也极大地阻碍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文物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还能为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然而,由于民间文物的封锁,研究人员难以获取丰富的研究素材,研究范围受到限制,研究成果也难以全面和深入。这无疑制约了学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在探索历史和文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再者,“封锁”民间文物还容易导致文物的非法交易和流失。当正常的渠道被阻塞,一些不法分子便会趁机而入,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和倒卖民间文物。这些文物可能会流向国外,造成国家文化遗产的损失,损害国家的文化主权和尊严。
3:明永乐至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八吉祥藏草瓶,尺寸:25.5厘米,成交价:HKD2,172万,成交时间:2018-04-03,拍卖公司:蘇富比,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此外,“封锁”民间文物也不利于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民众的精神文明提升。文物作为一种直观的文化教育资源,能够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但当民众无法接触到民间文物,无法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文化魅力,社会的文化氛围将变得淡薄,民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面对这一现象,首当其中的就是政府应加强对民间文物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鼓励民间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机制,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文物非法交易。其次,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民间文物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让民众认识到民间文物的重要价值,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行动中来。
4:清乾隆团寿纹“乾隆御用”金碗,尺寸:高9厘米;口径16.8厘米;重1035g,成交价:RMB1,587万,成交时间:2017-06-2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7春季拍卖会。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民间文物,让它们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学术研究、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18062-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封锁”民间文物终于迎来了可怕的后果!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