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收藏领域,马未都之名可谓响彻云霄。他凭借渊博的学识、独具一格的眼光以及丰富的经验,成为了备受尊崇的收藏大家。真品,本应是收藏者心驰神往的成果,是对其独具慧眼和不懈努力的最优回报。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的藏品确实是真品,但没用,专家为何不敢认?”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今日,小编便与大家一同来剖析其中的原由。
1:清18世纪铜胎画广东珐琅蓝料「八吉祥」纹供器(一套十三件),尺寸:38.5厘米,成交价:HKD602万,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蘇富比,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马未都先生这里所说的“没用”并非指藏品本身没有价值,而是指其在目前的收藏市场环境中,部分藏品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部分藏品的市场价格与本身具有的价格大相径庭。这可能与藏品的题材、风格、保存状况等因素有关。一些藏品虽然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过于小众或缺乏广泛的市场需求,导致其在经济价值上难以体现。
2: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尺寸:直径20.3厘米,成交价:RMB460万,成交时间:2021-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21秋季拍卖会。 而专家不敢认的原因更是复杂多样。其一,学术权威的压力。在某些领域,既定的学术观点和权威论断可能会束缚专家的思维和判断。一旦承认某些看似“离经叛道”的真品,可能会对现有的学术体系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到自身在学术圈的地位和声誉。其二,市场利益的纠葛。古玩市场的水之深,超乎常人想象。专家的鉴定结果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藏品的价值和市场走向。若轻易承认一些具有争议的真品,可能会引发市场的波动,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其三,缺乏足够的证据和研究。有些藏品虽然从直观上看可能是真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出土记录或者其他确凿的证据,专家在做出认定时也会显得犹豫不决。
3: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缠枝花卉纹龙首耳觚(一对),尺寸:高63厘米,成交价:HKD586.50万,成交时间:2014-10-0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鉴定标准的模糊性。不同的专家可能会因为个人的经验、偏好以及对标准的理解差异,而对同一藏品给出不同的结论。这也使得专家在面对一些难以定论的藏品时,为了避免错误和争议,选择不予承认。 然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古玩收藏界的发展并非有益。它不仅让藏家感到困惑和失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研究的进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专家们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同时,相关的学术机构和组织也应当建立更加科学、公正、透明的鉴定机制和标准,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4:明中期“大明宣德年制”蚰耳炉,尺寸:17.5×7厘米,成交价:RMB460万,成交时间:2015-11-14,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 对于藏家而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理性对待专家的鉴定结果。同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为推动古玩收藏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马未都的这一观点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古玩收藏界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让真正的藏品得到应有的认可,让古玩收藏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18019-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马未都:你的藏品确实是真品,但没用,专家为何不敢认?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