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现代工艺的帮助之下,我们制作一件精美的玉器也绝非容易的事情,那么在数千年年前,古人们又是如何制造出一件件品质优良,造型精美的玉器呢?下面就请广大玉器的爱好者们来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们制作玉器的第一步就是对其玉料原石进行捣沙。在制作一件玉器之间,古人们先对其玉石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解沙步骤。其具体的造作步骤是工匠们先使用杵臼将玉料上所沾有的石沙给捣碎,其次在使用极其细小的过沙网进行一次筛选,在石沙进行筛选之后,工匠们在根据其石沙的粗细大小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最后在使用净水漂去其浆液,将其所得的净沙放置于水中即可。 第二步就是将其大块的玉料进行分解。但是在我国的古代还没有出现,像我们现代社会一样先进的切割工具,古人们又是如何进行玉料分割的呢?具相关的史料记载:其中一种分割玉料的方法古人使用的就是麻绳法,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古代的玉石工匠们以麻绳为锯,在锯玉料的过程中不断的往麻绳和玉料之间加入一些水和细沙,才能将其锯开。只不过这种古老的方法不仅费时还十分的耗力,十分辛苦,而且还有另外一个明显缺点就是在于使用这种方法锯开的玉料会存在一些十分明显的切口,影响一定的美观度,但是从侧面也为我们收藏者们在鉴定玉石年代提供了宝贵的证据。另外一种分解玉石的方法就是使用竹板做成的弯弓进行分割。 第三步就是将其分割好的玉料进行一定的研磨,打光。为其后加工玉器做一个基础,在打磨的过程中古代工匠们一般会使用极其细腻的黄沙来为玉料抛光,然后在去浆,最后将打磨好的玉石放置在水中方便其后的使用。 这第四步就是到了玉器制作的关键一步,给玉器做造型并且上花。据史料记载凡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玉器,凡是雕刻成了一定的造型或者是在玉器的外表面进行了一定的图案,和花纹的设计都是使用边薄似刀的小钢铊研磨而成,在这一的步骤过程中十分考验工匠们工艺水平的熟练程度,以及自身的审美。因为这关乎到一枚玉器价值的高低,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好要求工匠们时刻保持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因为稍有不慎就要功亏一篑,从头再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在也找不到与其品质相同的玉料。 古代工匠们制作玉器的最后一步就是钻孔。作为收藏者的我们在收藏玉器的过程中,一定会看到有一些玉器的造型为镂空的。那么这镂空的造型设计有时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其实工匠们就是先使用金刚钻打透花眼,然后钻网孔就可完成,以上就是古人们制作玉器的大致过程。 古代玉器赏析及成交价格: 1:西周早期玉龙纹玦,尺寸:宽4.3厘米,估价:HKD 35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10,900,000 ,成交时间: 2017-11-29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此玦质厚圆浑,雕工利落明快,龙身卷曲,首尾呼应,形象活灵活现,为西周玉器中难能可贵之精品。河南三门峡虢国公墓曾出土一件非常相似的同类例子,现展于虢国博物馆。 2:清中期御制白玉留皮巧雕龙凤盖瓶,尺寸:高18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9,085,000 ,成交时间: 2013-12-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此件龙凤瓶以和阗红皮籽玉雕琢而成,纹饰间大面积利用皮色,更添纹理质感与古韵。盖瓶子母口,造型规整端庄,瓶身腹部饰高浮雕一盘龙,龙身盘绕,飘逸潇洒,龙尾则隐于团云之中,构思奇妙,化静为动;龙身一旁亦高浮雕一凤鸟,凤尾修长,傲然站立于瓶底侧所雕琢之山石之上。整体纹饰极其华丽繁复,尤现高贵古雅之气,既体现上古纹饰之气韵,又流露天朝盛世之雄姿,碾琢细致入微,如雕似画,极尽装饰之妙。其设计真可谓巧夺天工,玉工以大块红色玉皮巧妙设计成龙凤纹饰,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在瓶盖处雕琢出一颗红色的龙珠。要知古人采玉非常困难,红皮籽玉有大如拳者已属不易,像此瓶之器在当年应属珍罕之物。根据雕刻工艺及式样判断应是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所治。乾隆年间,由于皇帝对玉的喜爱程度尤甚,特招江南一带的玉雕名师入京为宫廷治玉,乾隆皇帝并参与了玉雕的设计。这批宫廷治作的玉器大都用材珍贵,雕琢精美,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准。龙之造型为清朝规定的皇家御用样式,象征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同时亦象征着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红色有喜庆之意,而观此龙,龙须飘逸,神态威严,身形佼健,并以五爪踏祥云。凤姿亭立,神情高贵,且脚踏江山,口衔灵芝,与祥龙相对而视,即成为龙凤呈祥图,当年应是为皇家大婚所制的御赏之物,完整保存至今,实应珍视。 3: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猪龙,尺寸:7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8,815,000 ,成交时间: 2019-11-2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11月拍卖会。 猪龙,翘鼻长耳,双目突出,身腹内卷似龙,面缀猪鼻而得名。 4:清乾隆御制白玉云蝠纹「游龙戏珠」图如意,尺寸:43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8,727,500 ,成交时间: 2007-10-09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此如意以和阗羊脂白玉料精雕、柄身表里浅雕云蝠纹、象征「福寿」好意、云叶式首面以高浮雕手法雕出气势磅礴的戏珠游龙、配以线条婉丽的器形、可称刚柔并济。 5:西汉青白玉立象,尺寸:8.4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7,300,000 ,成交时间: 2017-04-05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6:明末清初(17世纪)青白玉大卧牛,尺寸:长42.5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7,130,000 ,成交时间: 2011-06-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此件卧牛像为青白玉质地,以整块玉料雕制而成,刻画了一头弯角大水牛的栖卧姿态,整体造型圆润厚重,沉稳大方。所选玉料质地坚实细密,色泽洁白,上留大片褐色沁斑,色彩斑驳,尤显古意盎然。表面包浆均匀润泽,晶莹剔透。这头蹲卧在地上的大水牛蜷成椭圆状,牛头向左转,脑门平坦开阔,一对犄角向内弯曲,粗壮坚实,上面饰有层层纹路;一对大眼分列两侧,眼珠滚圆;牛鼻向前突出,十分方正。水牛脖颈弯曲,上面的褶皱清晰可见,十分生动。水牛背部亦十分平坦,肚皮浑圆肥硕,贴于地面;水牛四条腿在身下弯曲,肌肉丰满,粗壮有力,牛尾贴于一侧后腿上,弧度柔和优雅。整体造型稳重踏实,利用白玉沁斑作为水牛的天然纹路,构思巧妙独特。这件玉质卧牛通体打磨光滑,装饰精致,综合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手法,且取材精良,寓思精巧,是一件明末清初所作的玉器精品,值得鉴赏宝藏。 7:清乾隆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尺寸:高16.3厘米;直径14.3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6,720,000 ,成交时间: 2009-11-23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乾隆年制”款。笔筒为碧玉质,使用整块玉雕琢而成,圆筒形、厚实、圆口,以深雕及阴雕而成,雕琢层次分明、布局古朴典雅、不带俗气。在器壁上,玉匠运用多层次浮雕技法,巧妙的完成繁密的构图,将浮云、山石、树木、人物穿插其间,笔筒正前方雕刻“石室藏书”四字,代表整个笔筒的故事涵义,笔筒左下角有二个书僮,前者背着书,而后者却用挑的,再往前看,三棵古松立于山丘上,旁边又有一书僮挑着书籍往前走,接着在笔筒后方是一间堆满书籍的石室,五位可爱的书僮小心翼翼的将放在几案上珍贵书册搬运藏于石室中,此笔筒共雕琢了十一位可爱的书僮,神态动作生动自然,此种多层次浮雕法应是承袭于明朝竹雕风格。 此笔筒所用玉材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宫廷制玉采用的新疆和阗碧玉玉料,其特点为玉料中间夹杂有颜色较浅的“青玉斑”和颜色翠绿的“铜锈斑”。虽有瑕斑,但经由雕玉高手运用高招的巧妙构思、与不可思议的智慧精心布局,反将玉材的缺点转雕成如国画般令人赞叹的秋意画面,此等巧思运用及巧夺天工的雕工,非造办处顶尖雕玉高手莫办。器壁上方雕琢隶书“石室藏书”四字,“石室”一辞,语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杜预注,可解释为藏图书档案之室。又有一说,石室是为古代文人不能为朝廷所用时,或是在乱世中隐世于山林之中着书论述之用。“二酉”指大、小酉山,(元和郡县志)—“大酉山有洞名大酉洞,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书千卷,旧云秦人避地隐学于此。” 8:石家河文化黄玉人头,尺寸:高3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5,885,000 ,成交时间: 2019-11-2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玉质晶莹润洁,浅青色。 9:西汉玉马,尺寸:宽8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5,900,000 ,成交时间: 2019-10-07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本品玉质温润细腻,有光泽,白中泛青,颈项和臀部有黄褐色沁。马作伏卧状,体态较为丰满,具有写实风格,目前视,口微张,颈项粗壮,眼睑、鼻孔、马耳、鬃毛均刻画细腻生动。马的肌体线条柔和,四蹄伏地,体态矫健,膘肥体壮,把马的肌肉刻画得栩栩如生。整体制作规矩,符合解剖原理,表现了马的静态,生动形象。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13627-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古人是如何制作玉器的?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