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副孙中山对联“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在朵云轩春拍中以1023.5万元成交,刷新个人最高拍卖价;杨虎城的一幅楷书作品在2013年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中拍出264.5万元佳绩,较估价高出200倍。随着国人文化品位的提高以及民间收藏向着纵深发展的趋势,民国书法行情持续走高,民国书法也形成新一轮的投资收藏热。 有人曾这样说:“书法之为艺,写出真性情便能渐入佳境,而民国时代之所以令人心向往之,便在于那个时代的真实、丰富、自由、酣畅。”尤其是民初,一批知名文人在近现代文化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国书法谁的最具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将民国书法分为四大部分,即政要书法、文人书法、画家书法、学人书法。“其中,后三者有交叉、重叠的情况。”朱万章认为,在民国书法中政要书法的市场行情最显著,攀升幅度最大。 在民国政要群体中,孙中山的书法作品顺理成章地成为市场翘楚,往往是几个字的中堂就能拍出天价。据媒体统计,2003年以前,孙中山作品价位多在几万至十几万元,而步入2011年,迎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孙中山作品价格基本可以维持在100万元以上。 同盟会早期成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书法行情亦是一路飘红。早在1993年,于右任的一幅行书在上海拍出2.2万元。而到了2010年,其楷书五言联“丹邱栖德凤,沧海起飞龙”成交价高达537.6万元,主体字每字平均50多万元。 除了政要书法,民国文人字、画家字、学者字也都已成当下市场的宠儿。梁启超的书法向来是收藏者必争的藏品。观察其拍卖成交记录,共有11件作品成交价在100万元以上,均成交于2010年至2012年之间,成交价最高的是中贸圣佳2011年4月28日以156.8万元拍出的1925年作隶书四屏。 民国书法文化与艺术魅力抢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但与此同时,价位高企,赝品遍布。到底该如何入手才能保证市场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丰收?对此,朱万章建议,首先要有明辨真伪的眼力。“多看真东西、标准件,比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所藏的民国书法。多比较,才会练就法眼。”在他看来,收藏民国书法应先保证不吃亏、少吃亏、少交“学费”。 孙中山 从其书法作品中可看出他对颜真卿、苏东坡以及北碑的研究有着不俗的造诣。他的书法不仅有博大豪迈、气势恢宏的榜书作品,也有儒雅清新、韵味绵长的行书作品。 于右任 于右任不仅国学功底深厚,书法也是不俗。1932年,于右任聚集一批同好,在上海成立“中国标准草书社”,1934年又开始在报刊刊登征求草书字帖的启事,并编辑《标准草书》一书,希望能“创造”出一种“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规范化草书。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意在于使人们提高写字速度的标准草书,却无意间成就了中国又一位草圣。 谭延闿 字如其人,有一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 民国书法 具有新旧文化交替的特征 满清垮台、民国诞生的重大社会变革,带来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汹涌浪潮。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沈尹默、钱玄同等新文化的先驱者,反对封建文化和文言文,大力提倡白话文和文字改革,彻底动摇了旧文化的根基,给文艺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民国时期的书法自然也打上了新旧交替和转折时期的明显特征: 一方面,考古发现给了书法家们前所未有的见识。如比青铜铭文更早的甲骨文的发现,敦煌石室中隋唐写经的发现,楚简、汉晋简札残纸的发现等等。这些年代久远、失传千余年的新书体,大大刺激了民国书法家们追新求变的热情。 另一方面,清同治、光绪年间西方照相术传入中国,同时西方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引进,使得过去难得一见的古代书法名迹,可以大量翻印,逼真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为临习者提供了真迹般的范本和丰富的资料,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书法的兴趣,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所以,尽管钢笔硬笔现代书写工具引进,却并没有给毛笔书法带来多大的冲击。 “业余书法家” 不求技法却有大家风范 民国短短的37年间,兵戈频仍,艰难困苦。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乱世,竟然出现如此众多的书法大师,民国的书坛竟然如此活跃和兴旺,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究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这些民国书法家除了少数前清遗贤之外,基本上都是“业余书法家”。他们或为民国党、政、军要员,在政坛上可以呼风唤雨;或为文化、学术界名流大腕,在事业和学问上卓有建树。他们很少做专门艺术创作,其书法作品大都呈现在公务或私交的信函简札里,自然天真,见字如面。虽然视书法为余事,但其传奇的经历、开阔的视野、不凡的气度、救国忧民的胸襟,使他们的书法充盈着从容和自信,一副大家气派。被誉为“民国书法四大家”的谭延闿、于右任、吴敬恒、胡汉民,正是这样的民国政坛和书坛上的超级牛人。正因为有牛气,才有谭字的正大、吴字的雄劲、胡字的随意、于字的沉雄。 二是民国的书法家有着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沈曾植、罗振玉、李瑞清、章炳麟自不必说,康有为、梁启超、李叔同、马一浮等人甚至学贯中西。所以,这些民国书法家都是学富五车的文人,尽管有的于技法技巧不甚讲究,但其书法郁郁乎文哉,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不仅如此,一些人更是金石、书画、诗文兼精的通才。例如吴昌硕、齐白石、李瑞清、李叔同、张大千、黄宾虹、丰子恺、余绍宋、吴湖帆、潘天寿等。 三是民国书法家大都是有着文人的性情、气节与傲骨。书品即人品。民国书法家追求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媚俗、不贪财。李叔同抛弃繁华红尘,遁入空门,从而成就了弘一法师静穆清绝的书法风格。李瑞清在辛亥革命之际,为保两江师范学生不受战火之灾,毅然接受署理江苏布政使;民国二年即辞职,身着道服,在上海以卖书画为生。寇遐居于止园时,陕西省政府主席因要接待蒋介石,出五千大洋,请他把止园的“止“字上面加一横,变成“正园”,以讨蒋中正的欢心,结果被寇遐拒绝。 四是民国书法家虽然身处乱世,西学渐进,又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是中华文化传统尚未断绝。人们从小就受到国学和毛笔书写的基本功训练,书法在国民中有着广泛的基础。我们看到,孙中山虽不是以书法名家,但是他的书法取法颜真卿、苏轼,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大家风范。纵然是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的行武之人—黎元洪,那一笔脱胎于赵孟頫、董其昌书法的俊秀精雅的小楷,也令许多今天的书法家难以望其项背。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124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民国书法收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