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鼎”的记载,历史上是关于“禹”治水有功,得万邦的拥戴,收天下之金,初做九鼎,象征九州,可惜后来九鼎遗失了。后来到了战国时,有关于“问鼎中原”的记载,汉代有“泗水捞鼎”的故事,现在还有一言九鼎的成语。 图1:清乾隆 白玉饕餮纹朝冠耳三足鼎;成交价:RMB 6,160,000;尺寸:高17厘米;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0-06-06。此鼎的制作年代应在乾隆中后期,证据有三,一是其艺术思想稳健成熟,二是玉材精美硕大,三是工艺水平华丽高超。这三点在乾隆早期,从人才资源和玉材资源,都是无法企及的高度。玉鼎以古铜器为创意蓝本,紧扣青铜器高贵堂皇的形象身份,融合帝王对器物的个性理解,使器物的“型、制、用”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铜鼎出土比较多,几乎无人不知青铜鼎为何物,但是玉鼎却寥若晨星。玉鼎从夏商周到明清,再遗传到博物馆,流失于海外,目前还保留下来的玉鼎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 图2:清十七/十八世纪 白玉仿古三足鼎;成交价:RMB 2,400,000;尺寸:17.2厘米;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07-05-29。 最早是鼎是陶制的,殷周以后才开始用青铜和玉石制作。鼎的腹部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以穿棍棒而抬举。鼎的大小则因用途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图3:清乾隆 白玉仿古出脊圆鼎式炉;成交价:RMB 1,904,000;尺寸:高17厘米;宽12.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07-12-17。白玉,质地温润。炉为圆形,鼓腹,朝冠耳,三园蹄形足,盖纽为镂空盘龙纹。腹部上方饰出戟蟠虺纹,下方饰环带纹。此件鼎式炉,无论在造型和纹饰上都颇具商周青铜器物的韵味,称得上是乾隆仿古玉器的精品。 古代常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鼎的容积比较大,可以用作一种烹调器皿,即生活中所叫的炊具。不过后来慢慢是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成为了礼器,上升为政权中君主大臣的权力象征。 图4:清乾隆 青白玉兽面纹鼎碧玉座;成交价:RMB 1,840,000;尺寸:高19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2-10-30。鼎圆体、口沿置双立耳、方唇、短颈,分裆,下承三圆柱状足,与《重修宣和博古图》卷一页六所录之“商父乙鼎”器形、纹饰相类。双立耳各阴刻二条相对小龙。口沿琢回纹一周,腹部云雷纹地上浮雕兽面饕餮纹,兽面眼角等细部琢阴线,刻琢细腻精湛,三足柱上各有蝉纹一只。此件作品以青铜器为蓝本创作,用典严谨规正,忠实继承了青铜器高贵堂皇的审美观点,既保留了青铜器的高贵典雅的贵胄风范,又融入了玉器作品固有的钟灵剔透的感官特点,具宫廷韵味。器形比例及工艺布局几近完美,做工精美华丽,醇厚古朴,具有鲜明的文人气息和传统的哲学理念。 在奴隶社会,“鼎”一直都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天子九鼎,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天子才能拥有九鼎,它是一种传国之宝。诸侯为九鼎,卿大夫为七、五鼎,士为三、一鼎,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看鼎足的个数,基本就能知道贵族的身份等级。 图5:清 乾隆 碧玉西番莲鼎;成交价:RMB 1,456,000;尺寸:高26厘米;长25厘米;拍卖公司: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1-06-12。和田碧玉为材,温润致密。规格大,局部有格有绺。鼎直口,丰肩,圆弧腹,圜底,下承三个狮首足。两侧置朝冠耳。盖圆拱,呈覆碗形,透雕盘龙纹盖纽。外壁剔地浮雕西番莲纹和如意云纹。形制庄重,纹饰典雅。打磨精细,品相佳美。 既然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免会从制作工艺、造型、纹饰上有国人之处,才会令九五之尊都对它爱不释手。有少数民间收藏家的分享记录说,战国和汉代时期的玉鼎,琢玉工艺非常高超。 图6:清 黄玉鼎;成交价:RMB 1,380,000;尺寸:高16厘米;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3-05-13。鼎黄玉质,黄玉是玉材中较为少见的品种,十分珍稀名贵,如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讲:“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此鼎形方,玉质细腻匀净,折沿,方唇,双立耳,底设四柱足。原配器盖完好,盖顶圆雕瑞兽钮,瑞兽圆眼前视,兽角后翘,阔嘴美髯。肩饰双翼,腿部肌肉丰满,四爪苍劲有力。盖、身四边设置出戟,盖面及器身中央皆饰兽面纹。刻线流转自如,雕琢精细生动,纹饰古朴端庄,兽面形象对称规整而现庄严肃穆之感。 据载,战国和汉代的一只三足玉鼎,耳的造型会非常奇特,底部内敛,顶部外展,且不在一个平面之上,扭曲成形,三足等分,三组皆不在耳之下;平底、圆腹、束腰,鼎的口沿之下有四个对称的出脊,成长方形,中间有阴刻腰线一分为二,上下刻有对称的阴刻“人”字形阴线。 图7:清 白玉雕兽面纹双立耳鼎;成交价:RMB 1,232,000;尺寸:高19厘米;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09-10-19。此器仿西周早期青铜鼎的形式,圆体,立耳,方唇,短颈,分裆,圆柱状足,腹部浮雕兽面纹,兽面眼角等细部琢阴线,兽角呈T形为特色,配碧玉座。乾隆认为,古典器物朴素、精纯、高雅,有意涵,为让工匠充分领会其要求,见《御制诗文集》,第五集,92卷7页,乾隆五十九年,“示稿内府玉人”的方法将内府收藏石器物的图录,如《西清古鉴》交付玉工作为新制玉器时造型纹饰的蓝本,其原型主要是一些当时判定为商周至汉的青铜重器,如本件拍品所制原型应为商父乙鼎或周友史鼎等类型。 鼎有三层纹饰,底纹为阴刻“云雷”纹,纹饰规整,整齐划一;正反面均刻有相背兽面纹,威严但不狰狞;鼎足束腰,外延均有出脊纹,也为浅浮雕兽面纹,鼎腹纹饰平面处均使用平地打凹工艺,磨正内凹。仔细观察此鼎工艺,手工琢制,特征显著,从抛光及掏膛和刻纹之处,均体现古代琢玉工具的特征,其双耳的琢玉技法,极为艰难,也说明了当时玉鼎极其高超的琢玉技艺,这样的高技艺水平才能显现阶级的身份。 图8:清乾隆 白玉双环耳三足鼎式炉;成交价:RMB 1,150,000;尺寸:高19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5-12-08。此玉炉仿制青铜鼎为形,选取上等白玉为材,玉质洁白细腻,观之油亮,抚之润泽。炉身椭圆形,唇微侈,小束颈,直腹微微下敛,寰底,下接三足。两侧兽首耳,兽首衔环,张口怒目。三足根部亦以兽足为之。炉盖有钮,以圆雕和镂空手法饰拐子龙纹。本品器盖、耳、足皆精雕细琢,而炉身却光素洁净,有大巧不工之风,彰显古雅朴拙的唯美,具有宫廷治玉的风范。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玉鼎古时候做什么用的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