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籽料源头,探寻那些产玉之河
关于和田籽料,我们知道有两条产玉之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然而因为过度的开采,现在的籽料产出已经很少,那么没有其它的河流当中有籽料的产出了吗?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籽料宝藏?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刨根问底,探寻那些产玉之河! 产玉之河有几条?产玉之河到底有几条,我们目前主要集中在玉龙喀什河,但从古代的记录文献来看,也许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同的说法。 产籽料的河流,当属流经和田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最具传奇,它们可能是被先民最早发现的产子玉的河流。司马迁(西汉)在《史记》中说:“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班固(东汉)在《汉书》中说:“于阗之水......河源出焉,多玉石”。《魏书》中说:“于阗城东三十里有首拔河(即今天的玉龙喀什河),中出玉石......山多美玉”。 《五代史·于阗国传》:于阗山多玉者,其河源所出,到于阗分为三,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不过后晋人张匡邺作《西域行程记》,载有乌玉河,此节则妄也。 《竹叶亭杂记》:和阗产玉之地有五,曰玉陇哈什、哈喇哈什、桑谷树雅、哈琅圭、塔克。其中玉陇哈什河产玉最良。
从理论上来说,有山料(原生矿)分布的影响范围河流内可能有籽料存在。那么除了玉龙河和喀拉喀什河,目前还有没有其它河流有籽料的产出呢?
叶尔羌河的籽料
很多人知道著名的两条产玉之河,但对于叶尔羌河确知之甚少。 其实叶尔羌河也是新疆著名的一个玉河,《西域闻见录》:其地有河,产玉石子,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栗,有重三四百斤者,各色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种羊脂朱斑,一种碧如波斯菜,全片透湿者,尤难得。叶尔羌河籽料 此外,清代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对在(叶尔羌)河中捞玉有着精彩的描写:“叶尔羌之玉则采于泽普勒善阿。采恒以秋分后为期,河水深才没腰,然常浑浊。秋分时祭以羊,以血沥于河,越数日水辄清,盖秋气澄而水清。彼人遂以为羊血神矣。至日,叶尔羌帮办莅采于河,设毡帐于河上视之……”。 上面所提到的泽普是“泽普勒善”的简称,因泽普河得名,泽普勒善,塔吉克语,意为“黄金之河”,河有沙金,故名;有一部电影叫做《漂着金子的河》,就是指的这条河吧。当然电影另有寓意。 根据传统经验,位于叶尔羌河中上游低山和山前地带的莎车县霍什拉甫乡、喀群乡河段是捡玉、捞玉的理想之处。一是叶尔羌河在这一带冲出山谷,河面开阔,流速加剧,玉石宜在此沉积;二是源于密尔岱山玉矿区的棋盘河在喀群乡一带汇入叶尔羌河,是优质质子玉的主要来源。 而且当地的人对青玉、青白玉的颜色有独到的称呼:如葡萄青,沙枣叶青、黑青等等。只不过这里不像玉龙喀什河一样乱采滥挖。这条和是南疆的母亲河。养活好几百万人口的、所以不让挖的。且末河亦产玉
且末所产和田玉大都为青白玉,也有少许白玉和青玉,质优量大,市场中最著名的是糖玉。但其实且末的河流里也有玉石的出产。 关于且末的籽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就有对且末玉石的记载: “沙昌省(今且末县)……境内有几条河流,也出产玉石和碧玉,这些玉石大部分运往契丹,数量十分巨大,是该省的大宗输出品。" 马可·波罗当年曾有记载:且末县境内至少有10条以上的河流有玉。如此说来,马可·波罗在到达且末境内之前和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采玉人获玉的方式是从河里捞取。随着玉石资源的枯竭,玉石料日益稀有罕见,人们最终只有沿河上溯,深入大山开山攻玉。
而且据《中国和阗玉玉文化研究文粹》显示,且末县产和阒玉的主要河流包括:塔什萨依河:1992年拾到重达560公斤青玉山流水,其上游发现,重约达50吨青玉山流水。 尤努斯萨依河:20世纪30年代,回民尤努斯采玉于此河而得名。 此外还包括,车尔臣河、喀拉米兰河、阿羌河、青布拉克河、吐拉河 、塔特勒克苏河、江格萨依河、乌鲁克苏河、哈达里克河、红柳沟等。 但如今在且末河采籽料已经很少看到了。是没有籽料还是人们没有去开采,还待研究。
老河床里深藏的籽料
其实,不止是河床里有籽料,和田地区的山前冲洪积扇中也有籽料,最著名的洛浦县胡麻地在清代就已开采。清代肖雄称此处为大、小骡马地,他说:“两处产枣红色子玉,在沙滩中掘取”。不过到1916年,湖南督军府谢彬被北洋政府财政部派至新疆考察,大约是1917年,他在胡麻地见到:“小胡麻地,前清于此采玉,居民达千余户”。
从理论上讲,凡是有原生矿的地方,其身边的河流里就有籽料存在。但现状是,有的河流无籽玉,有的河流极少见,有的河流因产优质子玉而闻名遐迩。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且猜一猜: 不产籽玉可能是因为有些河流产生的时间(河流会经常改道)较短? 不产籽玉的河流附近即使有玉石原生矿,但因其没有大面积露出地表,也难以让冰川和洪水带进河流? ......籽料还有多少?
曾几何时,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玉河的宁静。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们,不再满足于拣拾玉籽的传统“手工作业”,而是按河段、计亩数,包揽采挖权。开足马力,挖地十米,让玉龙喀什河来了个“兜底翻”!如同有人会去刨挖农民已经收过的番薯地一样,河床被几十遍地翻挖、筛选,再难见“漏网之鱼”,籽料几乎被采挖殆尽。 更让人扼腕长叹的是:由于地球气温升高,玉河源头的冰川也在缩小。半个多世纪前,雪线为三千米,现已向上提升了一千余米。“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宋《玉屑》)。水势不足,玉河缺乏足够的力量把昆仑山新崩裂下来的玉砾挟带至中下游。再加上其他一些水文上的综合因素,形成积玉已被挖尽,新砾鲜见补充的状况。
籽料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也许我们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籽料资源,但事实是,如今可以挖出的籽料已经一年比一年少,而且是少很多。而再过几年,采玉的情景我们就再看不到了。 那么你认为一些有山料产出附近的河流里会有籽料吗?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更多的籽料呢?欢迎说出高见!
探讨交流加v:87779809
页:
[1]